视窗
loading...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与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9日 浏览:19
+ . -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频发的国家,大约58%以上的国土、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在地震灾害中,相当部分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可以说,建设工程抗震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21年5月12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下称该条例),并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制订该《条例》的目的:“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领域的首个专门行政法规,对于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和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具有重大意义。这里要重点注意,该条例是行政法规,不遵循是要违法的! 
  1、《条例》出台背景
  那么,该条例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呢?2021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相关情况。根据吹风会的介绍,该《条例》的出台背景主要是: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灾害多发频发,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建设工程抗震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工程抗震工作。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抗震防灾能力不断提高,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建设工程执行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不够严格,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老旧建设工程、农村建设工程普遍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不足;三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鉴定加固等相关责任的规定不够完善,与建设工程抗震全过程管理的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四是建设工程抗震领域相关保障措施以及监督管理等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和制约了抗震设防标准落实及防灾能力的提升。为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从立法层面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加强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那么《条例》中与结构检测鉴定行业相关的重磅条款有哪些呢?业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且看小编为您解读。
  2、《条例》中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相关文件
  (1)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抗震鉴定呢?
  根据该《条例》第十九条“国家实行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制度。”“按照规定应当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建设工程,由所有权人委托具有相应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的机构进行鉴定。”那么哪些是属于应当进行抗震性能鉴定的建设工程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已经建成的下列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1)重大建设工程;
  2)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3)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
  4)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
  5)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除此以外,该《条例》还规定:“国家鼓励对除前款规定以外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进行抗震性能鉴定。”
  (2)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抗震加固呢?
  根据该《条例》第二十条“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作出判定。”第二十一条“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对存在严重抗震安全隐患的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监测,并在加固前采取停止或者限制使用等措施。对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判定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所有权人应当进行抗震加固。”
  注意:“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已经建成的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时,应当经充分论证后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其抗震性能符合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该条例鼓励和支持建设工程抗震相关产业发展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尤其是减隔震技术。
  (3)如何进行监督管理呢?
  根据该《条例》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建设工程抗震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发现可能影响抗震质量的问题时,责令相关单位进行必要的检测、鉴定。”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时,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抽样检测、抗震性能鉴定等技术支持工作。”
  3、业主应该如何运营管理维护
  一是务必遵守《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依法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抗震管理、运营和维护,必要的时候需要委托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抗震鉴定和安全监测。
  二是对经过抗震性能鉴定结果判定需要进行抗震加固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业主应对其进行抗震加固。
  注意:该《条例》在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法律责任方面也做了规定。《条例》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明确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强化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抗震性能鉴定机构等的责任追究,特别是加大了对建设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等的处罚力度。
  4、检测鉴定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该《条例》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抗震性能鉴定机构也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主要包括:重罚出具虚假报告的违法行为。这次在《条例》中作出非常明确的规定,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虚假的检测数据或者检测报告、抗震性能鉴定机构出具虚假鉴定结果等行为,除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措施外,情节严重的,对相关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设定吊销资质证书、执业资格证书以及限制从业等处罚措施。
  5、结语
  既有建设工程的抗震运维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需要业主发挥抗震管理主体作用、需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和抗震性能鉴定机构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抗震性能质量评价。大家协同合作,一起把抗震鉴定、加固和维护这件事情做好。践行《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建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制度。”这项重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