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30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T/CECS 938-2021,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01 、《规程》简介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共八章,适用于既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钢筋锈蚀修复与防护
5、延缓碱-骨料反应措施及防护
6、冻融损伤修复与防护
7、裂缝修补与防护
8、混凝土表面修复与防护。
02、 《规程》制订背景
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领域,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及各种环境作用的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
国内外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我国,目前由于结构耐久性不足造成的结构寿命缩短甚至出现重大事故的实例很多。
对混凝土结构及时、有效地进行修复与防护可显著改善其耐久性状况,大大延长结构服役寿命。以往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修复陷入修补-破损-再修补-再破损的怪圈,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背离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为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修复与防护,延长结构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管理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订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JGJ/T 259-2012)。《规程》经过近十年使用,为工程实际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和指导,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
但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标准的更新及国家标准制度改革的需求,需对《规程》进行转化编制。
03、 建议
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应用于土木工程已有150年。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各种环境作用如高温高湿、干湿循环、氯盐侵蚀、硫酸盐侵蚀、冻融等作用的影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耐久性问题,且由此造成结构寿命缩短甚至出现重大事故。望相关单位提高意识,加强管理,对存在耐久性问题的混凝土结构及时进行修复与防护。
3.0.1 混凝土结构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耐久性修复与防护:
1 已出现耐久性损伤时;
2 耐久性经评定不满足要求时;
3 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经评定需要时;
4 对混凝土耐久性有特殊需要或需要加强耐久性措施时;
5 进行维修改造、用途改变及使用环境发生重要改变,对耐久性不利时。
3.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应由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
3.0.9 耐久性修复完成后,宜进行定期检查或监测。